又称绿萍、红萍,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,在长江、闽江、粤江流域及西南怒江、澜沧江流域和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区梯田、河谷平原水田、池塘、湖泊及水系中生长良好。
生长正常的绿萍呈三角形,由根、茎、叶和孢子果四部分组成(图)。绿萍的叶通常分裂为上下两片。上片叶称同化叶,内有叶绿体和满江红鱼腥藻共生腔,可进行光合和固氮作用。在不良环境条件下,叶片将由绿色变成紫红色或红色;下片叶称为腹叶或吸收叶,可浮载萍体和吸收养分。
绿萍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。以无性繁殖为主。无性繁殖周期短,3~5天可增加1倍。有性繁殖多发生在外界环境不适时。幼苗生长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:①出苗期。以防雨和保温为重点。②护苗期。以调光和施肥为重点。光照强度以1万~2万勒克斯为最佳,并供给充足磷肥。③起苗期。为了加速幼苗生长,必须及时起苗。起苗前浇透水增加床土湿度,使萍体浮起,促使小苗均匀分开。起苗后的幼苗已进入营养繁殖阶段,其管理与大田相同。
绿萍放养繁殖是一个连续过程,因季节不同可分为越冬保种、春季繁殖、稻田放养利用、夏季保种及秋季繁殖利用等环节。①越冬保种。绿萍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,但气温低于5℃时停止生长,低于-3℃时萍体被冻死。保种方法一般分为水面放养越冬和鲜萍堆藏越冬。水面放养越冬有人工保温萍床越冬和自然水面越冬。当气温低于10℃时,把绿萍移入萍床放养,每平方米放萍量约1千克。到春季气温超过15℃时,须通风降温防热害。在冬暖地区或有温泉及无害的废暖水处可采用绿萍自然越冬。在气候较温暖地区亦可采用鲜萍堆藏越冬。即利用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绿萍新陈代谢弱的特点进行疏松堆积,避开严冬袭击。②春季繁殖。当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,绿萍可逐步转入萍母田或其它自然水面放养。萍母田可充分利用冬闲田或春收作物的间隙空地。萍母田要施足基肥,看萍色追肥。萍色全红时,以氮为主配施磷肥;红绿相间,以磷为主,配施氮肥;萍色全绿只施磷肥。放萍量7.5吨/公顷左右,做到混水放萍、浅水养萍、满水分萍、排水保萍。③稻田放养利用。放萍量必须放足放均。根据前茬收割后至插秧前的间隔时间长短,可采用先放后插秧,边放边插或先插后放,最迟在插秧后一个星期内放好。早稻田放萍因前期存在萍稻争肥、争温的矛盾而影响水稻分蘖、早发。因此,培育壮苗,增加基本苗数,增施速效氮肥作面肥,浅水勤灌以利提高土温。适时适量倒萍,尽量减少稻萍争肥争温的矛盾。通常早稻田在放萍后7~10天开始倒萍,最后一次倒萍于早稻分蘖末期到幼穗分化始期结束,以免水稻贪青迟熟。单季晚稻田养萍技术与早稻田养萍技术大致相同。连作晚稻放养绿萍期间正逢炎热天气,预防热害和藻害是养萍的关键,气温高于30℃,萍体繁殖减慢,35℃以上停止生长,43℃萍体死亡。④夏季保种。越夏管理重点是防治病虫害,其次是防暴风雨和热害。主要虫害有萍丝虫、萍螟、萍灰螟、萍象甲和椎实螺等。对虫害做到勤查狠治。在岸边种植高秆作物,搭棚遮荫,勤灌勤排以防热害。⑤秋季繁殖和利用。江苏、浙江一带处暑以后绿萍进入秋繁阶段。秋繁主要目的为秋播作物提供肥料和越冬萍种。主要抓好“施肥,分萍,治虫,管水”等管理措施。根据萍色合理施肥,确保萍体大、叶厚、根粗、芽壮。
绿萍富含养分,可作改良盐碱地的先行作物,直接或沤制后作肥料。正常生长的绿萍含水量93%~94%,干物质中含N3%~4%,含P2O50.6%~1.5%,含K2O 1.5%~2.5%。绿萍的含氮量随品种、气温、肥料的差异而变化,常会导致萍体C/Nб变化。C/Nб较大时,氮素的当季利用率低。如C/Nб为17.5时,当季氮素利用率只有2%,C/Nб为12.0时,当季氮素利用率为17.3%。绿萍的养分释放量与其化学组成有关。与相б,纤维素含量较低,易分解,压萍后14天养分释放达最高峰。倒萍4天后土壤中铵态氮б对照高46.4%~59.7%。绿萍木质素含量较高,苯溶性物质含量较低(见表),腐解过程中氮素释放较慢,肥效较长,腐殖质化系数较高,对更新和平衡土壤有机质将起主要作用。早稻田放养绿萍半个月后,养分供应稳而长,其肥效表现为分蘖数高,穗部发育良好,每穗粒数增加,米质提高。杂交稻根系发达,分蘖力强,增产幅度较普通水稻高。绿萍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6.18%,粗脂肪为2.17%,粗纤维为9.77%,无氮浸出物和灰分含量较高。可直接饲喂,亦可在绿萍中加少量食盐调制后饲喂,不仅用于喂猪,亦是鸡、鸭、鹅、兔、羊、鱼的好饲料。
又称细绿萍,原产生于美国北部的阿拉斯加以及南部各洲。分布于南美洲的智利、玻利维亚、巴西等地。1977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德国引进中国。其萍体大,产量高。
细绿萍的根、茎、叶基本构造与绿萍相似。由于生长季节、环境条件及萍体密度不同,其形态通常分为:①平面浮生型;②斜立浮生型;③直立浮生型;④湿生重叠型。在勤分萍、勤施肥、保持稀疏的萍体时呈平面浮生型。春、秋季节萍体迅速生长,萍群密度渐渐增大,在萍群中出现一些个体主茎与水面呈45度斜面生长时呈斜立浮生型。当萍群高密度,即绿萍呈高产状态时呈直立浮生型。在田间湿润条件下,萍体根系着泥,叶片特别紧密,萍体多层重叠,进行湿生养殖时呈湿生重叠型。细绿萍的湿生习性可防止萍丝虫孳生,抑制萍丝虫的危害。细绿萍对温度敏感,耐寒性较强,气温5℃时仍可继续生长,15℃时生长速度加快,20℃时生长最佳,25℃时生长开始下降。30℃时萍体较弱,35~40℃时停止生长。可耐短期-8℃~-15℃的冰冻,在10℃时固氮酶活性较强。细绿萍耐盐能力比绿萍强。在含盐量为0.1%的水中绿萍的繁殖率逐渐下降,含盐量高达0.5%时绿萍已渐趋死亡,而细绿萍萍体虽有变薄转红现象,但生长速度并没有明显下降。细绿萍放养利用的主要环节和技术与绿萍相似。在越夏期间防治霉腐病,防高温尤为重要,以施用低浓度的液肥较好。
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