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各种植物残体,在长期淹水嫌气条件下,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堆积物。又称草炭、草煤、泥煤、草伐子等。内含有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、腐殖质和少量天然的矿物质。成分性质根据泥炭的形成条件、植物组成和理化性质,可分成低位泥炭、高位泥炭和中位泥炭三类。低位泥炭一般分布于低洼积水处,植物类型主要为桦属(Betula)、赤杨属(Alnus)、苔属(Carax)和芦苇属(Phragmites)等。
古代的各种植物残体,在长期淹水嫌气条件下,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堆积物。又称草炭、草煤、泥煤、草伐子等。内含有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、腐殖质和少量天然的矿物质。
一般分布于低洼积水处,植物类型主要为桦属(Betula)、赤杨属(Alnus)、苔属(Carax)和芦苇属(Phragmites)等。水源为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,形成的泥炭分解度高,氮(N)和灰分元素含量高,C/N比小,酸度较低,呈微酸性或中性反应,持水量小,颜色较深,多为褐色或近黑色,稍风干即可使用。
分布于高寒地区,植物类型主要为松属(Pinus)、羊胡子草属(Eriophorum)及水藓属(Fontinalis)等,水源主要为雨水,所形成的泥炭分解度差,氮和灰分元素含量低,C/N比较大,酸度大,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,颜色较浅,多为棕色或浅褐色。但高位泥炭吸收水分和气体的能力好,一般用作垫圈材料。
自然形态下的泥炭含水量在50%以上。富含有机质和腐殖酸,吸收性能强,酸度大,常含有活性铝(Al)、但氮(N)、磷(P)、钾(K)含量低,速效养分含量更低。泥炭的干物质中主要为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、脂肪酸、树脂、沥青、腐殖酸等有机物质和少量的磷、钾、钙等灰分元素。
中国泥炭多为低位泥炭,有机质含量通常为40%~70%,个别可达80%~90%,低的在30%左右;腐殖质含量为20%~40%,少数高达50%,低的在10%以下,在腐殖质总量中,胡敏酸占50%~80%,富里酸占2%~5%,个别高达15%;全氮量1.2%~2.5%,但高、中位泥炭全氮量只有0.5%~0.8%左右,泥炭中氮的转化速度慢,其速效氮仅为全氮量的0.7%~3.1%;碳氮比(C/N)一般为17%~22%;磷、钾含量都很低,全磷量(P2O5)为0.1%~0.3%,全钾量(K2O)为0.3%~0.5%;北方泥炭酸度较低,pH值通常在4.5~6.6范围内,南方各省的泥炭pH值在4.0~5.5范围内,pH值小于5的泥炭,常含有活性铝,含量在50毫克当量/千克土以下;泥炭的吸水性强,一般可吸收300%~600%的水分,吸氨量也可达0.5%~4.0%左右。
一般分解度高的低位泥炭,经适当处理可直接作肥料用,分解度低的一般用作垫圈材料。①直接施用。泥炭的分解程度在25%以上的优质泥炭,配合氮、磷、钾化肥可以直接施用,具有改土培肥和增产的作用。据黑龙江和吉林省的报道,对大豆、玉米、小麦、水稻等作物上,增产可达12%~20%。但施用不当也有减产的;②用作垫圈或堆肥材料。经堆积分解腐熟后再作肥料施用。垫圈用的泥炭先风干(含水量保持在30%左右),再适当打碎后垫圈。堆肥时,泥炭要配合秸秆、人和青草等共同堆制,酸性高位泥炭还需加入碱性物质以调节pH值;③制造混合肥料施用。将泥炭与碳铵、氨水、磷肥或等制成粒状或粉状混合肥料,以减少氮的损失及提高有效养分;④制作泥炭营养钵。根据作物要求,掺入适量的腐熟人和化肥、,或少量石灰,充分搅匀后,再加适量的水,压制成不同规格的营养钵或作保护地无土栽培的基质等;⑤作菌肥载体和的原料。
: